訂閱世界走走

容許他有一天說出「不喜歡」:親子部落客愛小宜助兒子放鬆探索興趣

興趣就是興趣,不一定要以學習作為目標。

親子部落客愛小宜。(圖/愛小宜粉專、世界走走後製)

興趣就是興趣,不一定要以學習作為目標。

適才、適性、適所。現代父母面對孩子的教養,大抵都能認同讓孩子適性發展的道理,但在年幼階段,孩子還未長出自我與自律之前,父母究竟該對教育介入到何種程度,才能真正協助孩子找到興趣所在呢?

新的開學季又到來,世界走走訪問親子部落客愛小宜,請她分享11年的經驗。愛小宜鼓勵「親子共讀」,伴隨孩子成長過程中,歸納出許多看似簡單,實際需要許多耐心的觀察方法。

帶孩子像遊戲,一關破完還有一關

40歲出頭的愛小宜,因為自己愛好閱讀與寫作,養育獨子11年來勤勤懇懇將「育兒觀察日記」寫在部落格、Facebook等處,分享了大量英文繪本、童書讀物,成為親子共讀的熱情推廣者。她也分享引導孩子建立好習慣、幼兒期學習控制行為,總結來說,耐心、觀察、紀錄,就是她多年如一的法寶。

「我平常是屬於大而化之的人,但會對在意的人事物注重細節。很注意孩子,但對老公的行程可能就會忘記,」愛小宜説。

她説,養育是做中學,每位小孩個性不同,家長只能在狀況中學習,就像孩子打遊戲有不同關卡,過程需要調整。但她也強調,家長未必什麼事都能察覺,認真聆聽老師或其他人對孩子的回饋,也是互相學習的來源之一

愛小宜分享,兒子「同大爺」在4~8歲期間曾會對週遭事物有過多反應,例如開始笑之後就停不下來,或是不喜歡新衣服後面的標籤。此外,小男孩在家裡讀書或玩拼圖明明都很專心,到了幼稚園卻被老師說「5分鐘都坐不住」。

她觀察到,滿多家長聽到老師這樣說,可能第一反應是緊張或否認,當家長不開心,很容易就關上溝通的大門。以她自己為例,儘管老師口中的兒子和自己認知的不太一樣,她仍然認真參考,後來做了專注力評估才知道孩子屬於「觸覺敏感」,容易對觸覺刺激產生較強烈反應,但在接受感覺統合力的減敏訓練後已經大幅改善。

「現在很多孩子觸覺敏感,因為都市化、兒童接觸各種材質的經驗比較少。但敏感只是一種特質。不需要當成孩子有病,只要協助他學習專心就好,」愛小宜說。

「陪小孩就是一起遊戲打怪,一起過關。」

親子部落客愛小宜分享,助孩子發展興趣不一定要花大錢或上很多課,陪伴與觀察才是必要的。(圖/愛小宜粉專)
親子部落客愛小宜分享,助孩子發展興趣不一定要花大錢或上很多課,陪伴與觀察才是必要的。(圖/愛小宜粉專)

真正探索興趣,不為比賽或學習

隨著小孩長大,對世界的探索需求也會更高、變化更快,從抱在懷裡的小天使變得活蹦亂跳什麼都想嘗試;或者上一秒還喜歡的遊戲、朋友,下一秒就厭膩了。愛小宜也有過這樣的挫敗經驗,「不預設立場」是她最珍惜的心態。

「不管是買書、拼圖或玩具,都不要預設立場,要容許孩子有一天會變得不喜歡,」她認真強調。

兒子靜靜讀書與拼圖的畫面,或許曾引起不少網友羨慕「好乖」,但愛小宜很清楚興趣強求不來,只有耐心等待才「有可能」引起孩子注意。

「兒子一歲時我買了拼圖,但他不理會,我刻意玩給他看,他頂多看一眼就走了。過了幾個月他才坐下來一起拼,後來就喜歡上了拼圖。讀書也是這樣,花了很久時間才願意坐下來聽。」

「就是不要過度期待吧!孩子當下不一定喜歡,之後也許就喜歡了。但也要接受孩子三分鐘熱度,或是可能對什麼東西都還好而已。」豁達的態度,確實是為人家長不易達到的境界。

愛小宜認為,家長也難免會希望孩子不只發展興趣,最好還能培養成專長,但這種方式不僅容易令孩子反感,更可能衝動花了冤枉錢卻達不到內心的期待。

「尋找興趣,不一定就要花錢去上才藝課,」愛小宜説,「主要還是靠陪伴、聊天與觀察,比較能了解小孩對什麼事情有興趣,找到(目標)之後才做下一步。有些家長經濟能力很好,找了一大堆家教,但未必是孩子的興趣。」

「而且興趣就是興趣,不一定要以學習作為目標,」她說,自己從未希望學畫的兒子參加什麼比賽,只希望他沈浸在喜歡的事物裡。

親子部落客愛小宜分享,為了讓兒子對拼圖有興趣,她花了好幾個月自己拼拼看。(圖/愛小宜粉專)
親子部落客愛小宜分享,為了讓兒子對拼圖有興趣,她花了好幾個月自己拼拼看。(圖/愛小宜粉專)

適度溝通,伴孩子學會「刻苦練習」

愛小宜給予兒子的空間看似非常自由,她也有著感到「必須介入」的時刻。愛小宜認為,多數兒童並不喜歡枯燥乏味的「練習」,即使面對喜歡的事物依然可能放棄。「我覺得這是一種態度,如果很喜歡一件事,只因為懶惰就放棄了很可惜,任何事都一樣,過了關卡才會有進步。」

畫畫就是一例。兒子主動表達想學畫,確定他真心喜歡之後,愛小宜才為他找到繪畫班。但過了幾年,兒子突然就說「好懶喔」,不想再去上課。

無奈的愛小宜並沒有馬上讓他停課,而是觀察出他的瓶頸,決定提醒他不要輕易放棄。不斷在生活中引導兒子思考,所有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恆的練習。

「我當時超迂迴的!我會找其他例子給他看,例如體操電影或是他喜歡的偶像。他喜歡看Black Pink的影片,我就會說,練習生要經過多少練習才能變偶像⋯⋯。逮到機會就把話題轉到那裡。」媽媽為自己的小心翼翼開懷大笑。

但她不忘強調,「小孩越大,對他下命令句越沒有用。」當家長再怎麼想要傳授觀念,還是運用委婉的「說話藝術」效果才好。

她坦然說:「兒子有時也會直言『我已經懂了,停。』你會知道他有沒有聽進去。」

兒子曾一度放棄學畫,在她鼓勵後堅持下來,圖左為2019年作品,右為2023年作品。(圖/愛小宜粉專)
兒子曾一度放棄學畫,在她鼓勵後堅持下來,圖左為2019年作品,右為2023年作品。(圖/愛小宜粉專)

用零碎時間投資「親子存摺」

兒子已接近國中生的年齡,愛小宜跟他的感情依然非常親密。她分享,親子相處永遠是重質不重量,一如雙方在家裡都各自忙碌,但每天接兒子放學,一起走路回家的20分鐘就是談心的最佳時刻,從未改變。

她有個主張是,孩子小時候到國小期間,家長需要記得多存入「親子存款」,培養情感連結,

「因為孩子等上國中、到了叛逆期,就會需要『提款』!」她笑稱。

身為全職媽媽,愛小宜也表示,剛開始先生把育兒和教養全部放給她,兩人少有爭執。但她不忘提醒「孩子成長只有一次」,鼓勵先生陪伴孩子上學與假日運動,同樣把握零碎時間。

她謙虛説:「感覺老公有聽進去啦,我很會唸啦,很會說服人。」


和我們一起走走
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歡迎您將各種合作想法,EMAIL 至以下信箱:hello@sehseh.world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Aug 9, 2023

(示意圖)教養、親子、育兒(Unsplash)
《情緒,無法翻譯》:為什麼我們不像美國媽媽一樣教小孩?

我們分別誘發出不同的情緒,這些情緒又分別讓我們的孩子隸屬他們各自的文化。不論在哪一種文化裡,照護者會替孩子做出對他們最好的事。...

Aug 9, 2023

Aug 4, 2023

《芭比》劇照,開頭模仿《2001太空漫遊》的經典場面。(AP)
身為從沒玩過芭比娃娃的女性觀眾,《芭比》刷新了我的以往認知

單單是把這種荒誕又普世的現狀清晰傳遞給所有人類,《芭比》已經很有價值了上映兩週、全球票房超過7.5億美元的《芭比》,...

Aug 4, 2023

Jul 28, 2023

心理師蔡百祥。(世界走走製圖)
陪伴孩子解決困擾前,先核對自己的期待——心理師蔡百祥給家長的心裡話

很在意教養,有時候可能讓孩子失去一些自由,所以何時放手、該如何放手,也是我們正在學習的功課。當人成為父母那一刻,...

Jul 28, 2023

Jul 26, 2023

教養、親子、媽媽(世界走走製圖)
不打罵育兒可能嗎?《剝洋蔥教養法》:爸媽「放手」不等於「放任」

料理好大人自己的情緒,才能處理孩子的情緒。練習不打罵的大人,最常面對的質疑就是,放任、都沒在教。這些質疑也會在無形中添加壓力,...

Jul 2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