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世界走走

不打罵育兒可能嗎?《剝洋蔥教養法》:爸媽「放手」不等於「放任」

料理好大人自己的情緒,才能處理孩子的情緒。

教養、親子、媽媽(世界走走製圖)

料理好大人自己的情緒,才能處理孩子的情緒。

練習不打罵的大人,最常面對的質疑就是,放任、都沒在教。這些質疑也會在無形中添加壓力,讓大人打罵小孩。可是,「放任」跟「放手」是不一樣的。「放任」是大人在行為和心情上都不管了,全部棄守,放棄小孩,放棄自己,放棄自我覺察,放棄理性思辨,放棄情感陪伴,全然跟著社會主流價值走。「放手」則是大人在行為上放手,在心情上仍保持關注狀態,甚至會有各種苦惱與膠著,那是真的在意和重視呀!

大人選擇不打罵對待小孩,真的是不容易。我們活在追求速成績效的社會,殊不知對待孩子追求速成往往是最費事而無所成的,孩子內在有著飽滿的成長力道,只是大人的內在能量與社會現實的磨合需要無數次考驗,唯有自我覺察的意識一次次地浮現,才能把握自己用的是哪一套邏輯,才有機會做抉擇,我要怎麼改變內在的思路架構?

陪伴與理解孩子

我們身為父母,面對孩子,能做的基本功是「陪伴情感」,這是孩子一生的基底,日後他遇到困難,會有恐懼、不安,但他同時也會有信心,他願意相信自己,也相信父母願意陪伴他、傾聽他。

在「陪伴情感」的基礎上,我們才有機會協助孩子發展「自我覺察的意識」,之後才能讓孩子長出「理性思辨的能量」以及「有彈性又能落實的行動決策力」。不過這都是後話了,我談這些是想強調,要培養孩子能帶著走的能力,真不容易呀!如果大人被自己的恐懼、不安、煩躁、期待等情緒牽著走,還能帶給孩子什麼?如果大人自己都不由自主了,要怎麼期盼孩子能自主呢?

孩子需要大人的情感陪伴,至於道理,當然要教,可是在這之前,如果沒有先建立流暢的親子溝通頻道,說再多都枉然,他只是配合演出,扮演「舉止得宜的孩子」。他這個人,真真實實的人,如果沒有真正感受到被接納,他沒法相信自己是有能量的。這樣的孩子,只是被迫遵照大人指示而行動,他內在騷動而不安,長大後還是要花大把大把時間回頭去整理他自己的內在騷動。你說,哪樣比較花時間?

許多共學團成員,和阿妮塔一樣,願意在共學團內分享他們在育兒過程中的焦慮和擔心,承擔起來,想方設法面對,我認為這就是改變的起點。而這起點,他人無法給予,只有當事人自己能開啟這條通往真實的道路,路途想必坎坷,但絕對是最真實而通透的能量泉源。

面對孩子的狀態,阿妮塔說「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我說,對,這樣就對了,不要哭,不要笑,去理解——理解孩子,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理解就是種力量,理解的過程就是種改變,理解後的心得就是你的,誰也奪不走,那是最真實而通透的內在能量。

Marisa Howenstine@unsplash
Marisa Howenstine@unsplash

大人也要覺察自己的情緒

「你有沒有對你小孩發過脾氣?」一位共學團把拔問我。

這個共學團把拔說,他不是個有耐心的爸爸,有時見小孩做了一些事,他會發脾氣,之後又感到很懊悔,覺得應該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我當然有對我兒子發過脾氣呀!」這個把拔的提問,讓我回想起我大學時的一件往事,那時我跟好友參加一場學術研討會,中間空檔我們去上廁所,趙少康就站在我好友身邊,結束後,好友賊笑說:「趙少康也會尿尿耶!」

人非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在意的點,都會有情緒的起伏。有脾氣起來,是很正常的事。共學團主張不打不罵,並不是說,大人不可以有情緒,也不是主張,大人要壓抑自己的情緒。

應該是這麼說,情緒起來一定有原因,而我們要練習的是,自我覺察。當脾氣上來時,先不急著下判斷或閃躲或壓制,而是先讓自己跟那個情緒同在。

有時候與孩子的紛爭,可能不只是跟孩子有關。可能是跟自己那幾天累積下來的情緒有關,比如說,上班途中被後車叭叭,煩,跟同事溝通卡卡,煩,這點煩那點煩不斷疊加,如果自己沒有在每個當下覺察那份心情,等到跟孩子互動時,可能一不小心就爆發,用吼叫或大動作來回應。

這就跟我們平日的自我覺察有關,練習覺察每個當下的心情轉折,辨識出那個情緒,告訴自己:嗯,我現在有點煩;嗯,我現在有點急。當自己辨識出內在情緒轉折,接納自己的情緒,那個情緒的樣貌就會有所轉變了。

我們跟孩子互動時,給孩子的身教就是,情緒人人都有,差別在於我們不是要壓制或忽略那份情緒,而是練習怎麼在每個當下接納及調節情緒。

自我覺察自己的情緒,每個當下都能開始。料理好大人自己的情緒,才能處理孩子的情緒,以及孩子在某個情境下的作法。

這流程是這樣的,人只能先接納自己的情緒,然後才能清明地看待他人的情緒、他人的行為,以及那個情境當下的癥結點。

小孩可能做了某件事,讓我大發雷霆,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表示當爸媽的我們很在乎。而如果要處理小孩的狀況,第一步,其實是要先接納大人自己(面對這情境所發)的情緒,如果我沒法接納我的情緒,我只是把我的情緒丟在這情境裡,其實是多加一道難題給小孩,讓小孩在處理他自己的課題時,還要處理爸媽的情緒。

Caleb Woods@unsplash
Caleb Woods@unsplash

達賴喇嘛也會懊悔

不過,如果按照上面這麼說,難道大人有時發脾氣了,就不對嗎?其實正是關於對或不對的想法,讓我們大人懊悔,覺得其實當下可以有更好的作法,為什麼我沒有忍住情緒呢,然後就會有懊惱、後悔的心情冒上來。

那該怎麼辦?沒有別的,就是先接納自己當下的情緒,作為出路。

人真的不是聖人,就算是聖人,也會有懊悔的心情。達賴喇嘛有次接受訪問,被問說,生命中有沒有什麼事讓他覺得很糟、很後悔?

當然有啊,達賴喇嘛說,有次一位年長的比丘來找他,請教他一個高層次的佛法修行,他不經意地說,這個修法有點困難,也許由年輕的比丘來修比較好。

為了讓年輕比丘承擔這個修法,這位年長比丘自殺了。

這真的很讓人懊悔啊,無意中否定了這位年長比丘,甚至讓他自殺了。訪問者問達賴喇嘛,如何處理懊悔?如何除去懊悔?

達賴喇嘛想了很久,回說:「我並沒有把它除掉,它還在。即使懊悔的感覺仍然存在,但它並沒有沉重的感覺或拉扯的特質。深陷在懊悔中或者受懊悔牽制,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所以我從錯誤中學習,並繼續盡其所能救度他人。」

達賴喇嘛仍是偉大的老師,這並不是說,他的人生片葉不沾身,沒有悲傷,沒有懊悔,而是說,他會處理自己內在的困境。

本文為《剝洋蔥教養法:落實不打罵育兒的三個心法》書摘,經游擊文化授權刊登,標題與內文小標經《世界走走》編輯改寫。

《剝洋蔥教養法:落實不打罵育兒的三個心法》書封。(游擊文化提供)
《剝洋蔥教養法:落實不打罵育兒的三個心法》書封。(游擊文化提供)

和我們一起走走
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歡迎您將各種合作想法,EMAIL 至以下信箱:hello@sehseh.world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Jul 18, 2023

媽媽兼顧職場家庭的「神隊友」:外包這三項家事吧!(世界走走製圖)
女性兼顧職場家庭的「神隊友」:外包這三項家事吧!

每個活著的職業婦女背後都有個強大團隊。如果用有神隊友或是娘家馳援一語帶過如何兼顧職場跟家庭,...

Jul 18,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