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世界走走

習近平的新時代影視:中國還能拍出下一部《甄嬛傳》嗎?

中國影視的現狀,也正是對中國過去十年裏政經環境、公共話語空間乃至審美能力轉變的最直觀展現。

2011年紅到海外的中國古裝劇《後宮甄嬛傳》。(圖截自Youtube)

中國影視的現狀,也正是對中國過去十年裏政經環境、公共話語空間乃至審美能力轉變的最直觀展現。

舉世矚目的「二十大」對中國而言,不僅意味著新一屆領導班子的產生和未來五年大政方針的確定,總結過往「成就」同樣關鍵。不只政府部門,產學各界概莫能外,其中也包括展現中國「軟實力」的影視產業。

「電影頻道」(CCTV-6)《中國電影報道》欄目就策劃了「中國電影這十年」專題,回顧中國電影十年以來的成績單:2012年,習近平上任那年,中國電影的票房收入(170億人民幣)首次超越日本,當時中國的銀幕總數是13118塊。而2020年和2021年,中國連續兩年超越了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銀幕數量則從2016年起一直是世界第一。截至去年底,中國大陸有82248塊銀幕。

十年來,中國電影總票房累積達4070.9億人民幣。其中,國產電影的票房份額佔比自2013年就已過半,去年由於「建黨獻禮片」雲集院線,國產片票房佔比更接近85%。

但弔詭的是,「新時代」的中國電影看上去一片榮景,大陸的電影類自媒體這兩年卻常在討論「中國電影市場慘麻了」。行業的領頭羊「華誼兄弟」從2018年起連年虧損至今,而曾出品、發行過《戰狼2》、《我不是藥神》的明星公司「北京文化」也已經連虧三年。

在電影行業一路上行時,耀眼的票房數字本身就摻雜了水分。自媒體《毒眸》曾指出,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400億人民幣大關,資本當時為電影市場瘋狂,大量熱錢湧入,但很多人忽略了那一年各方累積砸入高達40億人民幣「票補」所帶來的票房效能──「100萬人民幣的票補,能撬動1200萬人民幣的票房」。

走走小百科

票補|製片方拿錢給發行管道,讓其低價銷售電影票,用以刺激票房和觀影人次、達到口碑相傳的效果,進而帶動票房數字上漲

而因票價「便宜」去看電影的消費者和「什麼賺錢快拍什麼」的投資邏輯,如今都一去不復返。影視從業者心知肚明,眼下不是「最好的時代」,而是行業不景氣、產業支離破碎的烏雲蔽日時刻。

中國影視的現狀,也正是對中國過去十年裏政經環境、公共話語空間乃至審美能力轉變的最直觀展現。

審查禁令扼殺影視產業生命力

審查帶來的限制,對劇集的影響比電影更一目了然,尤其產量的下降有目共睹。

2015年到2018年,是中國電視劇市場的高速發展期:每年備案劇集約1100部,備案集數超過四萬集,那幾年的現象級陸劇像《琅琊榜》、《羋月傳》、《延禧攻略》清一色都是「古裝劇」。2019年初圈內廣傳的「禁古令」可被視為本世紀以來中國當局首次對「類型劇」進行的一刀切式禁令──而且是針對當時佔據整個產業半壁江山的古裝題材。

其後幾年,廣電總局明文發布和業內口耳相傳的「題材審查及規避」禁令不斷祭出。

妖魔鬼怪、穿越盜墓不能拍,美化民國要嚴控,現實題材三觀要正、不可消極頹廢;早戀墮胎、甜膩愛情都要規避,同性戀題材更被明確禁止。像去年的古裝「耽改劇」《山河令》之所以被推崇,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網友稱讚該劇示範了如何「溫柔遮蔽現代審查的目光」。

2011年(習近平上任前一年)放映的古裝劇《甄嬛傳》紅遍兩岸三地乃至東南亞,如今這樣的盛況難再現。(截圖自Youtube)
2011年(習近平上任前一年)放映的古裝劇《甄嬛傳》紅遍兩岸三地乃至東南亞,如今這樣的盛況難再現。(截圖自Youtube)

各種有形與無形的題材審查帶來的直接影響是,2019年到2021年,中國電視劇產量連續三年下降,去年全年發行的總集數(6736集)相比2018年下降近50%。不過廣電總局認為這是「減量提質」打造「電視劇精品」的必經過程。

《「十四五」中國電視劇發展規劃》著重強調了2021到2025年,每年要推出十餘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主題電視劇精品」。像《山海情》、《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跨國鴨綠江》就是符合官方期待的「新時代精品」。

公平來說,某些「從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提煉主題」的劇集也在尋求突破,像去年的《覺醒年代》就用了年輕化、熱血化的方式去處理中共黨史。官方希望的是,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劇集能不斷出現「爆款」,吸引年輕觀眾。流量明星則要順應「大局」,所以演過「耽改劇」《陳情令》的肖戰也要去演軍旅題材《王牌部隊》。

只是,當題材多樣性被全面扼殺之後,中國電視劇再無法重現十年前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如今的大製作都要有「時代印記」,資本也不敢再輕易涉足電視劇市場。當年一部《甄嬛傳》紅遍整個東南亞、並能引發二次創作讓UP主做出百萬粉絲帳號的局面再難複製。

《虎嗅》說如今的時代「得了懷舊病」,雖然不少國產劇仍在積極「出海」銷售海外版權,但國內觀眾還是覺得十年前的劇更好看。懷舊是對當下的一種補償。大家「就著《甄嬛傳》的背景音,嚥下20多塊錢的外賣。這或許是他們在焦慮時代下,為數不多內心平靜的時刻。」

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劇集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2021年推出的劇集《山海情》,正是符合官方意識形態的「精品」。(圖片取自豆瓣)
2021年推出的劇集《山海情》,正是符合官方意識形態的「精品」。(圖片取自豆瓣)

「新主流電影」:主旋律電影再升級?

「二十大」召開之際,有中國電影學者指出,過去十年的中國電影「跟它所著力表現的強勢崛起的中國一樣」,「新」聲奪人,氣象全開。而「新時代」的中國電影裏也出現了一種新的類型:新主流電影。

新主流電影是主旋律電影的「升級版」,有「大片」的質感也強調觀賞性,但本質是要實現「主流價值觀」的有效傳播,所以核心是家國情懷,敘事也以國為重。2017年創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超過56億人民幣)的《戰狼2》可被視為這一類型在商業層面大獲成功的標誌。

從2018年的《紅海行動》到2019年的「中國驕傲三部曲」《烈火英雄》、《中國機長》和《決勝時刻》),再到2021年「中國勝利三部曲」裏上映的兩部《中國醫生》、《長津湖》,以及今年國慶檔的《萬里歸途》,新主流電影近五年來產量明顯增高,去年一年之內更多達30部。

雖然這些電影被中國主流媒體稱為「取得了品質、口碑與票房的多贏」,但豆瓣評分基本都在7分上下。而2019年建國獻禮片扎堆狂歡時,許多自媒體都懷念起了一部十年前的獻禮片《風聲》(豆瓣8.4)。

2009年上映的電影《風聲》雖是闡述共產黨員信念的「主旋律電影」,但電影內的暴力與酷刑劇情,已不見容於如今審查越來越嚴格的電影產業。(圖片取自豆瓣)
2009年上映的電影《風聲》雖是闡述共產黨員信念的「主旋律電影」,但電影內的暴力與酷刑劇情,已不見容於如今審查越來越嚴格的電影產業。(圖片取自豆瓣)

《風聲》當年在中國的2億人民幣票房,放在今天「新主流大片」動輒突破50億票房的「新時代」自然不值一提,但影迷們的共識是「《風聲》十年,中國電影倒退十歲」。以今天的審查尺度,片中的暴力乃至酷刑情節根本不可能出現。「Sir電影」說暴力的必要性在電影裏「從來不取決於尺度,而取決於劇情。」

《風聲》讓人難忘,恰恰因為當時中國電影的尺度,還能允許創作者在大銀幕上去探測人性。

後來十年,再沒有一部主旋律電影對中共地下黨員「信念」的詮釋,能超越《風聲》裏周迅的獨白。也極少有人再提起,能出現那種電影的時代,正是兩岸創作者能頻密合作、台灣電影人在大陸發展還頗有空間的時期。後來的「中國故事」裏,逐漸沒有了台灣創作者的位置,反而不少香港影人能在新主流電影的創作生態裏左右逢源。

中國電影的「倒退」當然不是新議題。但如果將過去十年的中國電影分成兩個階段去看的話,那麼2017年之前,人們在談論的「倒退」其實是資本瘋狂期裏的亂象叢生,但那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題材多樣化、各種類型都有機會進入市場的階段。

而2017年之後的「倒退」則集中在意識形態層面。文化審查愈趨嚴格之下,電影的自由空間大幅縮減。2020年初,中國獨立影像展(CIFF)宣布無限期停辦,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重回黨的既定領導,回到20年前那個沒有獨立電影空間和機會的年代。」

意識形態管控對審美能力的傷害則更隱形。某知名大陸戲骨曾怒批如今「人們的審美已經顛覆了歷史」,影視作品裏光鮮亮麗的服裝、化妝、道具即使虛假,大家卻看得津津有味。其實觀眾的審美邏輯本來就是被時代所形塑,在各種自帶濾鏡的「中國故事」裏,粗糙、苦難與不堪都是不能被看見與展示的,所以新時代的審美標準自然也容不下一切「不美」、「不強」、「不厲害」的事物。

2017年上映、票房熱賣的中國愛國主義電影《戰狼2》。(取自豆瓣)
2017年上映、票房熱賣的中國愛國主義電影《戰狼2》。(取自豆瓣)

「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美學」

國家電影局發佈的「十四五」發展規劃裏,展望中國2035年將建成「電影強國」。廣電總局的「十四五」中國電視劇發展規劃裏,也錨定2035年中國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

電影層面,官方強調要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美學」,換言之就是「新主流電影」要繼續大力發展。而電視劇層面,雖說要形成「百花齊放的生動景象」,但只重點提到了鼓勵「農村、青少、歷史、邊疆、科幻」等題材。

可以合理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基調,會更加配合官方的一系列意識形態建設。「興文化、展形象」的功能意義會被更加強化。另一方面,從這幾年中國計劃推廣科幻題材也能看出,當局認為電影工業需要反映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也希望中國能在技術、硬體層面真正成為國際影視大國。

但實現「電影工業化」本身就是一個讓市場不斷試錯的過程,如果連「改革」、「開放」的典範在「二十大」後都發生轉移,電影市場也就無從談起。而獨立創作、藝術電影和紀錄片的生存空間則只會越來越窄,「主流創作」之外,影視從業者其實已無路可走。(完)

2015年3月,一名男子在北京街頭經過一個「中國夢」的看板。(AP)
2015年3月,一名男子在北京街頭經過一個「中國夢」的看板。(AP)

和我們一起走走
訂閱免費電子報
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歡迎您將各種合作想法,EMAIL 至以下信箱:hello@sehseh.world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Jul 20, 2022

(截自《中國說唱巔峰對決》Youtube)
孫小椒專欄:2022年中國還有嘻哈嗎?當饒舌歌手唱起愛國主旋律

這個夏天,綜藝節目《中國說唱巔峰對決》悄然上架,一發佈便引起中國境內的大量關注。這部綜藝既可算是2017年大熱綜藝《中國有嘻哈》...

Jul 20, 2022

Nov 25, 2021

中國脫口秀演員楊笠(擷取自YouTube)
孫小椒專欄:性別觀念進步了,倒退還會遠嗎?中國式流行文化悖論

先是開拓新領地,然後意外走紅,在產生影響力之後,規訓和禁令如影隨形,最終節目哪怕不會徹底死去,也徹底改頭換面。...

Nov 2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