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世界走走

活動側記|《魔鬼詩篇》譯者自白:20年後,我從「佚名」回到「閻紀宇」

不是只有恐怖組織有極端主義──國家機器也會犯下極端主義行為,而且他們往往特別振振有詞。

2022年8月29日,《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閻紀宇在走走講座分享翻譯《魔鬼詩篇》的心路歷程。(鍾巧庭攝)

不是只有恐怖組織有極端主義──國家機器也會犯下極端主義行為,而且他們往往特別振振有詞。

編按:2022年8月29日晚間,《魔鬼詩篇》中文譯者、《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閻紀宇,來到走走分享他翻譯《魔鬼詩篇》的心路歷程,活動中有許多精彩內容,值得我們一再回顧。

(前情提要:〈閻紀宇:我是《魔鬼詩篇》中文版譯者〉)

走=《世界走走》製作人王穎芝

閻=閻紀宇

Q. 現代出版史,很少有作品像《魔鬼詩篇》背負這麼多條人命,它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

閻:它的「魔力」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作品營造出的魔幻寫實世界讓讀者欲罷不能,另一個是它在國際世界引起的大量關注,包括魯西迪的出生地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伊斯蘭世界,《魔鬼詩篇》出版後,可以說與外界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

今年8月12日,魯西迪發生不幸事件這天,應該很少人注意到,兩天後就是印巴分治75週年。1947年8月14日、15日的午夜時分,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誕生成兩個獨立國家,兩國的對立衝突至今還持續著。就在印巴分治那年的6月19日,魯西迪誕生在孟買。

魯西迪的家族,是來自喀什米爾的自由派穆斯林──喀什米爾也正好是地緣政治衝突的熱點。魯西迪在孟買出生長大,他的家人後來遷居到巴基斯坦,而他自己則入讀英國劍橋大學。從喀什米爾、印度、巴基斯坦到英國,這樣不斷移動的經歷,使他的書寫經常環繞著認同、移動等命題。

魯西迪說過:「它真正的主題並不是伊斯蘭教,而是移民、變形、自我分裂、愛、死亡、倫敦與孟買。」

《魔鬼詩篇》是本移民小說,宗教佔了很重要的部分。一般認為,魯西迪的《魔鬼詩篇》是近代魔幻寫實的重要作品,魔幻寫實主義的代表作家包括卡爾維諾、馬奎斯,還有他自己非常喜歡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

這本的內容牽涉到印度歷史、英國歷史、阿拉伯半島的歷史,場景設定在西元6、7世紀、伊斯蘭剛出現的時代,不僅有平行世界的情節,也包含大量的隱喻、影射和互文。

主角是兩個印度裔穆斯林,吉百列(Gibreel Farishta) 和薩拉丁(Saladin Chamcha),兩人搭乘一班從印度往英國的飛機,途中遭遇恐怖份子劫機,飛機於是墜入英吉利海峽。兩人奇蹟般倖存後(畢竟是魔幻寫實主義),走向不斷「變形」的人生:薩拉丁變成了魔鬼,吉百列則變成了古蘭經中負責傳遞真主阿拉神諭的天使吉百列(Jibril)。

吉百列透過夢境回到伊斯蘭創教之初的阿拉伯半島,看到穆罕默德創教的歷史──書中從頭到尾沒有真的提到「穆罕默德」,而是以「Mahound」稱之。事實上,Mahound是中古世紀基督教對穆罕默德的蔑稱,加上內文情節很明顯是影射穆罕默德,虔誠保守的穆斯林看了之後,因而認為這是大逆不道的情節。

《魔鬼詩篇》原文書名「The Satanic Verses」的「verses」其實不是指詩篇,但因為翻譯當時大家已經習慣稱之為詩篇,所以才這樣翻。verse指的是古蘭經的「節」,所以魔鬼詩篇真正的意思其實是「魔鬼經文」。

早期,有伊斯蘭傳說提及,穆罕默德傳教時曾遇到困難:他要傳的是一神教,但早期文明都是多神教,他在麥加遭遇相當大的阻攔,因而動搖過。他聽到天使加百列告訴他,當地人很崇信阿拉伯三女神──Allat、Al-Uzza和Manat──鼓勵他接受三女神,讓當地人更容易接受伊斯蘭教。後來他感到不對勁,才發現那個聲音並不是天使加百列,而是撒旦的誘惑,要讓他接受異端。因此,新修的古蘭經刪去了這條「魔鬼經文」。

魯西迪寫這段情節時其實是有所本的,並不是他虛構出來的,只是後世的穆斯林學者否認這個傳說。

Q. 這邊我補充一下,古蘭經很強調「原汁原味」,不像聖經有各種譯本和刪節,即使他內文前後矛盾,也會保留原本的樣子。

閻:對,聖經裡的內容來自很多作者,也有各種版本,但整本古蘭經就是真主透過穆罕默德口述的神諭,穆罕默德完成古蘭經後,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加,也不能質疑。所以這本書就打到了穆斯林的痛點:先知可以動搖或懷疑信仰、可以犯錯嗎?

很多穆斯林卻無法接受,認為先知不會犯錯,所有的行為只能是正面的,而魯西迪挑戰了這個觀念:穆罕默德也可能受到魔鬼誤導。對穆斯林來說,他魯西迪筆下的穆罕默德太像凡人。不僅如此,這個穆罕默德還有心機和偏見,例如男尊女卑的觀念;他也挑戰了「真主的話語都來自加百列」這件事──他筆下的Mahound有時候會加入自己的話語,只是假託加百列之名,並不是所有的經文都是真主的神諭。

此外,「變形」成撒旦的主角名叫「薩拉丁」;歷史上,薩拉丁是伊斯蘭文明中最偉大的君王之一,也是少數打得過十字軍的明君。書中也有不少地方影射其他真實歷史人物,魯西迪等於是把伊斯蘭的重要歷史人物得罪光光。

對魯西迪來說,虛構寫作可以挑戰和冒犯,這是絕對的創作自由。

Q. 為什麼魯西迪這樣寫呢?他想傳達什麼?

閻:我想這多少表達了他自己對穆斯林信仰的掙扎。他來自自由派穆斯林家庭,後來他又移民到英國這個基督教國家,他在信仰上的自我認同,也經歷了很大的轉變,從穆斯林、名義上的穆斯林,到最後稱自己為無神論者。在這後殖民主義時代,他的信仰受到很大的衝擊,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對原教旨主義不滿的緣故。

此外,魯西迪始終是一位左派。《魔鬼詩篇》在1988年9月26日面世,當時英國的當局者是保守黨的柴契爾夫人,他受到很多文化衝擊,因而重新回顧自己的移民歷程。對創作者來說,寫小說不是寫論文,可以事先規劃大綱,很多情節是自發性的;裡面衝著伊斯蘭教來的情節,其實是他對自己處境的反思。就像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尼移工來到台灣,也會遇到宗教信仰的挑戰,這是很自然的。對魯西迪這樣的文學創作者,他不能因為害怕而不寫,不能自我審查。

Q. 為何當時伊斯蘭世界如此反彈?

當時印度次大陸局勢相對平靜,但伊斯蘭世界深陷在戰亂和獨裁爆政。其中,兩伊戰爭打了八年,直到1988年才停戰,雙方死傷慘重,伊拉克獨裁者海珊甚至使用化學武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事,也逐漸進入尾聲。

對一個穆斯林而言,尤其像魯西迪這樣受過西方教育的穆斯林,一定有很多話想說。

過去,魯西迪的作品《午夜之子》、《羞恥》這兩本作品,在伊朗賣得很好,他在伊朗本來是個滿受歡迎的作者,因為他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有強烈的批判,例如美國長年資助尼加拉瓜獨裁政權,因此他當時本來是「反西方的模範」,只是《魔鬼詩篇》一出來,他瞬間成了「CIA的走狗」。

當時,伊朗是保守的神權政治國家,剛從兩伊戰爭中的創傷中恢復,而當時主政者是什葉派宗教領袖何梅尼

這本書之所以在伊斯蘭世界紅起來,是因為這本書先在美國走紅,又因為戰爭期間伊朗和美國交惡(何梅尼一上台就和美國斷交,美國又在兩伊戰爭中資助、支持伊拉克,並經濟制裁伊朗),伊朗也因戰爭而民不聊生,何梅尼必須壓制異議者、轉移注意力,遂宣布魯西迪是「叛教者」、並下達追殺令。追殺令也不只針對魯西迪,包括所有與這本書有關的編輯和出版商。

此外,兩伊戰爭其實是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戰爭──宣布叛教者,也是何梅尼為了跟遜尼派爭話語權、表態給所有穆斯林看的強烈手段。追殺令下達幾個月後,何梅尼就病逝了。後來的伊朗政府宣布不撤銷追殺令,只表示他們的態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對」。

Q. 已經過了這麼久,為什麼是現在被刺殺呢?

閻:2022年又發生這件事,我的解讀比較單純,這位20多歲的小伙子,應該不是很清楚自己做了什麼,只說何梅尼是個偉大的領袖,但也不太認識他,目前看起來應該是個人偶發性的事件。伊朗近來在談核子協議,也不希望橫生枝節,應該沒有國家力量涉入。

這件事發生,也提醒大家言論自由和創作自由的可貴。

直到現在,伊朗仍在迫害許多創作者。例如去年,伊朗記者、作家及女性主義者Masih Alinejad,曾差點遭到伊朗特工綁架回伊朗;魯西迪遇襲事件前兩週,還有人荷槍實彈、嘗試進入她在布魯克林的住所

Q. 當譯者/國際新聞工作者遇上極端主義,如何做好跨界橋樑?有什麼建議嗎?

閻:其實沒有放諸四海的標準。在處理比較爭議性但有發表價值的作品,譯者和出版社都有可以做更細緻的處理,例如在爭議性的部分多加註腳解釋、找專家寫導讀,甚至邀請持相反觀點者導讀。如果要做,就要做得非常謹慎,讓讀者知道這本書的爭議。

做國際新聞編譯,有幾件事要注意:一,要小心太過黑白分明、卡通化的判定;二,掌握歷史脈絡。幾乎所有宗教創教之初都被視為異端或極端主義者。199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勒斯坦解放運動領袖阿拉法特,也曾長期被視為恐怖份子。

我個人重視普世價值,不要落入道德相對主義,我們要去探討和解釋,但絕對不等於辯護。不要讓一群人覺得他們除了暴力之外,別無選擇。

我們也要注意,極端主義從來不只有伊斯蘭教,像美國南北戰爭後崛起的三K黨愛爾蘭共和軍(IRA)等等,都與宗教密切相關;在緬甸,還有一群迫害穆斯林羅興亞人的佛教群體「武僧」,所以不要再說佛教最和平、沒有恐怖份子了。

此外,不是只有恐怖組織有極端主義──國家機器也會犯下極端主義行為,這也是我們必須關注的焦點,因為他們往往特別振振有詞。

就像現在發起戰爭入侵烏克蘭的那個國家,我們都知道是誰。(完)


和我們一起走走
訂閱免費電子報
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歡迎您將各種合作想法,EMAIL 至以下信箱:hello@sehseh.world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Aug 21, 2022

《魔鬼詩篇》中文版譯者閻紀宇。(王穎芝攝)
閻紀宇:我是《魔鬼詩篇》中文版譯者

這世界永遠需要願意為夢想、理想受苦的「吉訶德」。編按:2022年8月12日,小說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

Aug 21, 2022

Aug 11, 2022

相傳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伊朗古波斯宮殿「波斯波利斯」,就是出於精靈的巧手。(Mostafa Meraji@Unsplash)
人死後不會變成鬼、精靈會吃小孩,伊朗人怎麼說鬼故事?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伊朗的靈異故事不光是用來嚇人或者是鄉野傳說,而帶有某種教化的意義。近日,...

Aug 11, 2022

Jul 25, 2022

2022年7月,沙烏地阿拉伯異議記者哈紹吉的未婚妻堅吉茲(Hatice Cengiz)接受美聯社專訪(美聯社)
閻紀宇專欄:她是異議記者的未婚妻,她為他踏上人權奮鬥的征途

榮獲凱薩獎的知名電影《未婚妻的漫長等待》(2005)中,女主角瑪蒂德不相信未婚夫已在戰場上陣亡,但她並沒有癡癡「等待」。她上窮碧落下黃泉,...

Jul 25,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