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世界走走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嗨,今天《世界走走》帶大家逛一趟矽谷,看看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在成就「護國神山」之前,如何先成就美國高科技重鎮。

發明電晶體的科學家,由左至右為巴丁、蕭克利、布萊頓。(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嗨,今天《世界走走》帶大家逛一趟矽谷,看看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在成就「護國神山」之前,如何先成就美國高科技重鎮。

◆矽谷始祖是糟糕的種族主義者

◆他是成功天才,也是失敗老闆

◆「八叛徒」與矽谷的創業精神

美國加州聖克拉拉河谷(Santa Clara Valley)過去曾是繁花盛開、盛產水果的「心之谷」(The Valley of Heart’s Delight)。1960到1970年代之間,以矽為原料的積體電路板製造廠沿著帕羅奧圖(Palo Alto)往南延伸設立,使原本美不勝收的河谷,成為新興科技產業林立的造夢園區──矽谷(Silicon Valley)。

帕羅奧圖被稱為矽谷中心,誕生過乙太網路、雷射印表機等影響你我生活的產品。而造就全世界高科技繁榮的開端,要從1947年電晶體問世,與1956年在這裡成立的「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說起。簡單而言,電晶體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發明之一,沒有電晶體就不會有現代電腦、手機或平板​​,你也無法閱讀此內容,因為沒有網路。


蕭克利其人與電晶體

蕭克利(William Shockley)雖是矽谷始祖,但也被斥為「矽谷之恥」,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從1960年代開始,他將職業生涯投注於支持種族優生學上,甚至想要建立高智商人士的精子銀行。最終,他變成了眾叛親離的偏執狂。

20211225-電晶體之父:蕭克利。( Stanford News Service@wikipedia/CC BY 3.0)
電晶體之父:蕭克利。( Stanford News Service@wikipedia/CC BY 3.0)

蕭克利1910年2月13日生於英國倫敦,父親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母親是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第一批女畢業生,3歲時跟隨父母定居帕羅奧圖。蕭克利早年就發揮天才科學家的實力與遠見,年僅26歲就獲得MIT物理博士學位,並進入舉世聞名的科研機構「貝爾實驗室」(The Bell Labs)工作。

1938年獲第一個專利「電子倍增放電器」,隔年他與同事菲斯克(James Fisk)一起完成世界上第一個核反應爐的設計。1945年戰爭結束後,蕭克利在貝爾實驗室建立固態物理小組,與巴丁(John Bardeen)、布拉頓(Walter Brattain)等科學家,設法找到一種固態元件來替代容易損壞的真空管,改良電話網路傳訊的品質。

蕭克利儘管年紀最輕,卻是團隊的領導者,他提出要以半導體元件來取代真空管,但他主導的做法都未成功,第一篇關於電晶體可行性的論文出自於巴丁。1947年,巴丁與布拉頓在實驗室終於搗鼓出第一個「點接觸電晶體」,這歷史性的一刻,做為主管的蕭克利並不在場,兩人也未在申請專利時加入蕭克利的名字,三人因此就這項發明的功勞爭吵不休。

但蕭克利是最了解電晶體發展空間的人,早在1949年他於一個科學廣播節目中說:「我認為電晶體可以應用到電腦上。」受專利糾紛的刺激,蕭克利獨自秘密進行相關研究,在1951年製作出第一個「接合電晶體」,比「點接觸電晶體」更具商業價值。但蕭克利以主管權力阻礙巴丁與布拉頓研究接合電晶體,使他們只能改研究其他領域。

電晶體問世之前,真空管是電子設備主要的功率元件,但它笨重、占空間。而電晶體改變了整個電腦及電信技術,電腦不再由幾噸重的數萬支真空管組成,為現今的電子時代拉開序幕。1956年,蕭克利、巴丁和布拉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人終於一笑泯恩仇,但傲慢自大注定了蕭克利的悲劇。


八叛徒與他們的老闆

1953年,不近人情的蕭克利與貝爾實驗室高層鬧翻。他興沖沖地回到加州創業,創立矽谷第一家半導體公司。但他顯然過於自滿,在寫給女友的信中自誇:「很明顯,我比其他人更聰明、更熱衷於工作,也比大部分的人更了解人類。」

1956年,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開張之後,他對所有應聘者測驗智商、心理評估,致力於打造全員博士的生產線。

8名才華洋溢的20多歲年輕人慕名投奔他旗下:布蘭克(Julius Blank)、格里尼克(Victor Grinich)、赫爾尼(Jean Hoerni)、拉斯特(Jay Last)、羅伯茨(Sheldon Roberts),將成為英特爾(Intel)創辦人的摩爾(Gordon Moore)、諾伊斯(Robert Noyce),以及後來凱鵬華盈(KPCB)的創辦人之一克萊爾(Eugene Kleiner)。

蕭克利用人眼光神準,但專制的管理方式把人逼瘋,他不注重激勵員工,反而削弱他們對工作的信心。羅伯茨2001年向美媒吐露:「剛被他聘的時候,你是全世界最棒的人,然後漸漸地,你從『傑出』、『不錯』,到『是有能力啦,但我不確定你能否……』或『我覺得你不適任,你不能替我工作。』總之他一直拿著本子給大家記過。」

他認定公開每位員工的薪水有助於績效,結果意料之內地令大家都不愉快。他也時常揣度員工的忠誠度,例如有一次女秘書割破了手指,使他懷疑有「內鬼」蓄意破壞研究成果,還要求全員測謊。

後來發明「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摩爾如此評價:「他爭強好勝,完全無法同理他人,經常打擊士氣。我們本想在原來的公司削弱他的領導地位,但後來明白,我們這幫年輕科學家很難比得過新出爐的諾貝爾獎得主。我們沒得選,只能離開。」

8名員工一年後集體辭職,另創立快捷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蕭克利認定他們叛離師門,並斥為「八叛徒」(Traitorous eight)。但諷刺的是,快捷半導體成為矽谷科技產業與人才的搖籃,後來更催生了英特爾、凱鵬華盈、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AMD等矽谷標誌公司。

離開的人獲得財富和榮耀,蕭克利實驗室的發展則陷入停滯,兩度轉賣後,1968年正式終止營運。蕭克利傳記的作者薛金(Joel N. Shurkin)指出,這間人生巔峰時期創立的公司,幾乎沒讓蕭克利賺到一毛錢。

20211225-英特爾三位創辦人其中的兩位──摩爾和諾伊斯,是「八叛徒」之一。(AP)
英特爾三位創辦人其中的兩位──摩爾和諾伊斯,是「八叛徒」之一。(AP)

蕭克利給矽谷的教訓:天才不是萬能

蕭克利1960年代起在史丹佛大學教書的歲月,使他正式走下神壇。他迷上種族遺傳學,以諾貝爾得主名譽到處激情宣傳。1980年,他表示自己堅信「美國黑鬼(Negroes)具有智力和社會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種族遺傳,因此不能通過實際改善環境來補救。」

他更曾警告小心「人類退化」,因為他相信「黑人的繁衍速度比『智力優越』的白人快」,他提出的「解方」包括「以資金激勵遺傳劣勢者接受絕育」。因此,史丹佛大學的教職員與學生不願主動和他親近,老朋友也棄他而去。他甚至認為親生的3個孩子在智力上不如他,最終也與家人疏遠。

「八叛徒」後來也離開了快捷半導體,他們看準時機跳槽、創業,毫不猶豫。如同賈伯斯(Steve Jobs)曾說的:「快捷半導體公司就像那成熟的蒲公英,你一吹,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矽谷科技業可以說承襲了「八叛徒」的意志,對那些領導力趨近於零的「蕭克利」,唯一解答就是:拋棄他,或開辦自己的公司!

至今蕭克利仍然是矽谷銘記的一大教訓──獲得諾貝爾獎並不代表你會管理人才,道德淪喪的天才亦無法使公司蓬勃發展。

20211225-曾經「矽谷」是繁花盛開、盛產水果的地方。(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曾經「矽谷」是繁花盛開、盛產水果的地方。(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May 24, 2021

疫情下人人平等,受到的衝擊卻不成比例。(AP)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Hi,全台升級三級警戒將滿一週,大家的居家防疫生活都還好嗎?希望世界走走推出的「逐疫前行」專題(1、2)能陪你度過這段艱難時期。...

May 24, 2021

May 17, 2021

2019年,瑞士針對是否跟隨歐盟的槍枝管制規定進行公投,圖為反對陣營的宣傳海報用德、法、義3種語言書寫(AP)
推動雙語教育的台灣來看看瑞士的英語煩惱

Hi,《世界走走》今天來到有「世界公園」美稱的瑞士,從小學至少2種語言的瑞士人,也在思考要不要把英文當通用語言,...

May 17, 2021

Apr 23, 2021

台灣與索馬利蘭互設官方性質的代表處(翻攝推特)
台灣新朋友索馬利蘭成中東富國戰略布局關鍵角色

Hi,《世界走走》今天來到台灣在非洲的新朋友索馬利蘭,雖然這個國家獨立30年仍是「零邦交」,但擁有的戰略地位和地緣政治優勢,...

Apr 23, 2021

Apr 21, 2021

美國西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華府最有權勢的「Joe」除了Joe Biden,還有這位Joe Manchin

早安!今天《世界走走》帶各位來到華府,一探美國政壇最高層的特殊生態。美國是最典型的總統制國家,但最有權勢的人未必只有總統...

Apr 21, 2021

Apr 17, 2021

保育類易危物種波斑鴇,是巴基斯坦用來鞏固與海灣國家邦誼的工具。(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壯陽神鳥」如何成為外交工具?巴基斯坦、海灣王室與「鷹獵」文化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離開波斯灣,往北走入巴基斯坦「鷹獵」現場。當地的波斑鴇不僅是傳說的「壯陽神鳥」,還是維繫邦誼的重要潤滑劑,...

Apr 17,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