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世界走走

一鍋韓式雞湯,揭開濟州島大屠殺的世代傷痛與認同衝突

蘊含特色飲食習慣的料理代表離散者的鄉愁,同時也是串起不同意識形態的共通語言。

母親康靜姬、導演梁英姬和她的日籍丈夫三個國籍不同的人在餐桌上共享一鍋雞湯。特色料理代表離散者的鄉愁,同時也是串起不同意識形態的共通語言。(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蘊含特色飲食習慣的料理代表離散者的鄉愁,同時也是串起不同意識形態的共通語言。

在日朝鮮人第二代、電影導演梁英姬的最新紀錄片《雞湯與意識形態》,是她個人家庭故事的第三部曲。標題乍看像單純以美食展開的故事,實際上關於導演母親不為人知的過去。

梁英姬2011年得知母親是濟州島四三事件倖存者,這讓她重新認識父母那一代人的歷史傷痛。電影中,她帶著母親重返當年逃離屠殺煉獄的海邊,尋找紀念碑上認識的親友名字。在阿茲海默症抹去母親的時間感之前,把她的記憶延續下去。

代際創傷中誕生的創作

紀錄片一開頭就介紹,現年57歲的梁英姬家裡有爸爸、媽媽、三個哥哥。她是最小的孩子,卻像獨生女般長大,因為哥哥們在她小時候被送往北韓。鏡頭帶往大阪老家二樓,牆壁上掛著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金正日的肖像,還有哥哥「回歸祖國」前拍攝的照片,說明這家人獨特的意識形態。 

若看過梁英姬前兩部作品《親愛的平壤》(2005)、《另一個我:善花》(2009),就能更理解這部電影所涵蓋的複雜史實與家庭悲劇。前者記錄了梁英姬父親把她的哥哥們送去平壤之後,才知道金日成治下的北韓不是宣傳中的天堂,父親餘生都在設法籌措物資寄給思念的孩子;後者則拍攝了梁英姬生長於北韓的姪女善花在接受愛國教育前後的改變。

梁英姬的父親梁公善生於濟州島;母親康靜姬則是1930年出生於日本的朝鮮人,兩人1952年在大阪結婚,一起從事旅日朝鮮人總聯合會(實際上的北韓外交機構)倡議活動,也要求孩子接受北韓愛國教育,服從金氏政權的領導。

電影中,梁英姬表示,她自有記憶以來想都想不通父母究竟為何支持北韓?

箇中原因,直到梁英姬母親晚年躺在病榻時才揭曉:她經歷過1948年濟州島「四三事件」。於是梁英姬再次拿起攝影機,第三度拍攝家庭史,這次焦點落在母親康靜姬身上,追溯家庭命運改變的根源。紀錄片從2015年開始拍攝,直到2019年母親中風為止。

為了讓觀眾更理解比小說更糾結的真實人生,梁英姬嘗試許多不同類型的鏡頭,如動畫、採訪、家庭日常場景等等,結果完成了一段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有關被時代踐踏的渺小個體,被南北分裂與意識形態拆成兩半的家庭,也有關家人之間超越傷痛的愛與和解。

透過紀錄片的剪接,也能看見梁英姬對父母的心境轉變,與家人之間充滿幽默與溫暖的相處。當她帶著母親一起拍攝韓服沙龍照,笑著說父親特別喜愛母親穿著傳統服飾的樣子,「媽媽這麼漂亮,爸爸該從墳墓裡爬起來了。」

她在片中放出與父親生前的對話,也讓這位北韓支持者的形象更加立體與飽滿:他老早處理好後事,替妻子訂製刻有姓名的門牌,並把房子轉到她名下,是因為愛。他擔心兒子在日本受到歧視,才決定將他們送回祖國,也是因為愛。

一場改變島民命運的大屠殺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空襲日本帝國,許多在日朝鮮人逃往距離最近的韓裔島嶼──濟州島,康靜姬也在難民之列。戰後,同盟國蘇聯和美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受理朝鮮半島領土。當時,濟州島的生活苦不堪言,官員貪污腐敗,群眾示威也反遭駐朝鮮美國軍政廳之下的日本警察鎮壓、開火殺害,釀成警民仇恨。

1948年,朝鮮南北正式分裂成兩個政權。美軍移交權力給南韓之前,訂於5月10日舉辦首屆總統大選,愛國民眾擔憂這場排除北朝鮮的選舉將阻撓統一。再加上連續有島民被刑訊逼供致死,憤懣不平的濟州島居民與南朝鮮勞動黨員以漢拏山為基地,於4月3日發動大規模反警與愛國起義,突襲警察機構。

接下來7個月,美軍與隨後建立的大韓民國政府都認為,暴亂主要源於勞動黨成員煽動謀反,軍隊以壓制「赤匪」為名濫捕濫抓,是為濟州島「白色恐怖」。1948年11月,李承晚政府宣佈濟州島戒嚴,軍團一度下令對山區進行「焦土政策」,活人格殺無論,放火燒村,橫屍遍野。據2000年後真相委員會的調查,「四三事件」屠殺至少3萬人,約等於島上一成人口。

濟州島四三和平公園重現大蘭洞屠殺的場景。(Wikipedia/public domain)
濟州島四三和平公園重現大蘭洞屠殺的場景。(Public Domain)

「當時我好害怕,周圍到處傳來砰砰的槍聲,現場死了好多濟州島女人。很多人是被帶到學校之後,排成一排,用機關槍射殺的⋯⋯不光是學生,村民跟『赤匪』都被拉到那裡。」紀錄片裡,康靜姬直到晚年才願意說出埋藏已久的祕密,18歲的她是怎麼一路保護年幼的弟弟、妹妹,走過血流成河的小徑,逃到海邊偷渡。

在日朝鮮人的離散與哀愁

「濟州島四三事件」在許多親歷者心中種下陰影。部分倖存者逃到日本關西一帶,也說明為什麼大阪有一些朝鮮人痛恨美國與南韓。但日本也不是朝鮮人能安心落地生根的國度:梁英姬老家所在的大阪生野區是主要的在日韓裔社群之一,由於一些朝鮮裔底層人口從事黑道與賭博產業,因此上世紀日本人非常歧視朝鮮人。

朝鮮半島光復後,在日朝鮮人失去日本國籍,面臨混亂的身分認同。他們不得不在三種身分之間做選擇:保留戰前殖民地出身身分「朝鮮籍」、歸化「日本」或入「大韓民國」籍。而「朝鮮籍」的身分在日本等於擁有特別永住權的「無國籍」,出入境尤其麻煩。但梁英姬的家人堅持保留「朝鮮籍」,她的父親梁公善是渴望統一的愛國者,深信北韓政府就是正統,也相信「社會主義天堂」宣傳的免費醫療、公費住宅口號。

兩韓在當時都是威權主義統治,而且建國初期,北韓在蘇聯的幫助下發展較快,這讓許多在日朝鮮人懷抱對祖國的嚮往。1959至1984年期間,旅日朝鮮人總聯合會發起「在日朝鮮人回流運動」,號召約9萬名在日朝鮮人一同前往「地上樂園」北朝鮮居住。

2022年10月10日,北韓平壤的金日成、金正日塑像。(AP)
2022年10月10日,北韓平壤的金日成、金正日塑像。(AP)

梁英姬6歲起,三個哥哥被一一送到平壤,才發現北韓過著匱乏、備受監視的生活,這是她久久無法釋懷的痛。熱愛古典音樂的大哥梁建五在離開前叮囑她:「英姬啊,盡情去聽妳愛的音樂,欣賞妳喜歡的電影。」《雞湯與意識形態》裡,梁英姬交代了哥哥的結局。在北韓接觸不到音樂的建五,不幸罹患躁鬱症,於2009年離世。

同一年,梁公善也離開人世,和建五一起葬在平壤「海外同胞愛國者墓園」。梁英姬詢問母親希望葬在哪裡?母親說,她想跟丈夫一起長眠。梁英姬難以達成母親的願望,因為《親愛的平壤》上映後,北韓就禁止她入境,她隨後也為了國際出差方便,歸化南韓國籍。

雞湯與意識形態

梁英姬是家庭裡唯一幸運「做自己」的小孩。從紐約新學院大學(NSU)學成歸國後,她搬到東京追求電影事業,一心渴望融入日本主流社會。在得知母親歷經「四三事件」之前,她的一生,包含拍攝的電影,都在處理國族歷史帶給自己的傷痛,身為朝鮮人在日本格格不入的疏離感,自小家庭支離破碎的憤怒,以及無法理解也難以反抗的家人政治立場。

父親去世之後,她定期回到大阪探望獨居的母親。看著母親時時惦念寄送物資到北韓,養老存款都沒剩多少,讓她既生氣又無奈,也同時覺得這樣屢勸不聽的母親是負擔。

直到梁英姬帶著日籍丈夫新井熏到家裡拜訪,電影畫面才一下子歡快起來。康靜姬一大早就高興地在廚房裡忙活,只為端出美味正統的韓式人參雞湯招待女婿。她熟練地將紅棗、蒜頭、人參塞入雞腹,以針線將雞腹縫起來,避免食材溢出,然後以慢火熬煮4小時,直到湯頭呈現濃郁的乳白色。

梁英姬的父母曾經堅持她不應該與日本人交往。不過紀錄片裡,這位比梁英姬年紀小十多歲、國籍為日本的男子,和朝鮮籍丈母娘一拍即合,三個國籍不同的人在餐桌上有說有笑,共享一鍋雞湯。新井熏返回東京前告訴梁英姬,看見母親被照片圍繞卻難以探訪親人,讓他感到非常悲傷,接著提議:「即使政治立場不同,我們三個在日本,以後也常常一起吃飯、拍照吧。」

《雞湯與意識形態》導演梁英姬(左)、梁母康靜姬(中)和梁的日籍丈夫新井熏(右)在濟州島四三和平園區。(照片來源: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雞湯與意識形態》導演梁英姬(左)、梁母康靜姬(中)和梁的日籍丈夫新井熏(右)在濟州島四三和平園區。(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梁英姬透過鏡頭發現,康靜姬與日本女婿相處時總是笑得開懷,這兩人常常在廚房,一邊閒聊,一邊製作人蔘雞湯。新井熏特別鍾愛這道美食,甚至把食譜背起來,自己到市場買全雞來料理。或許片名的意義就在於此:蘊含特色飲食習慣的料理代表離散者的鄉愁,同時也是串起不同意識形態的共通語言。

和解

紀錄片的中段到結尾,記錄了梁英姬從埋怨母親到逐漸理解她的過程。回到曾歷經屠殺的濟州島,看著「四三和平園區」一排排寫滿人名的紀念碑,越了解真實歷史,梁英姬就越被悔恨與心痛淹沒,「我突然發現,我對媽媽,對這個島嶼,了解甚少。」她了解到,難以見到兒子的痛苦與遺憾,何嘗不時刻凌遲著父母的心。 

當發現母親所有的傷害,都源於她受過的傷,你還會對她生氣嗎?

(照片來源: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梁英姬帶著母親來到濟州島四三研究會的研究人員面前,終於忍不住放聲哭泣:「我不知道她經歷那些是怎麼活下來的。其實我一直都很埋怨我媽,為什麼把我的哥哥們送走,但是現在我無法再埋怨她了,我心裡真的很難受。」而康靜姬靜靜地聽著,握住女兒顫抖的手。 

《雞湯與意識形態》同時描繪,導演母親晚年從精神奕奕到被病症纏身的轉變。在影片的後半部分,梁英姬將攝影機交給她的工作人員,觀眾能看到梁英姬和她丈夫對阿茲海默症母親的無限耐心與照顧。當母親茫然地問:「兒子回家了嗎?」、「孩子的爸爸去哪了?」、「英姬呢?」她不在意地回應:「大概是去學校了」、「應該在樓上睡覺」、「英姬在這呢!」

在揭示母親病情惡化的一幕裡,老家二樓的燈光忽明忽滅,母親緩緩踏上階梯,看看是怎麼回事。但在黑暗中,她開始尋找已故弟弟的身影,鏡頭中只見她模糊的人影,彷彿意識已經回到兒時。梁英姬發現,母親甚至逐漸忘記當年大屠殺的過程,也遺忘兒子住在北韓的事實,但是過去常哼的北韓愛國歌曲仍是她最喜歡的旋律。

「她是忘記了,還是不願意記得呢?」粱英姬在片中自言自語,也許對母親來說,如此痛苦的回憶還是遺忘更好。(完)

(《雞湯與意識形態》將於「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放映,更多場次細節,請參考官網。)


和我們一起走走
訂閱免費電子報
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歡迎您將各種合作想法,EMAIL 至以下信箱:hello@sehseh.world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Oct 11, 2022

《閣樓上的祕密》主角奈莉(右)與訥亭(左)。(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她在納粹集中營與中國名媛相愛

「在那個年代,男女同志公開地生活很不容易。奈莉和訥亭他們做到了,他們活得很好。」在德國納粹的集中營裡,奈莉.穆塞福斯(Nelly...

Oct 1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