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世界走走

15個大地女力 說台灣當代女性的生命故事

上網搜尋「鄭尤莉」,會很驚訝她居然有這麼多的角色:模特兒/新住民/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美容師/新娘祕書/講師/中文老師/咖啡店老闆娘。在模特兒的斜槓以後,全部都來自遠嫁到台灣以後的歷練。

15則故事,15種帶著愛和包容,穿越生命種種考驗、歸零再出發的大地女力(Freepik/林奕文設計)

為小孩而勇敢,最斜槓的新住民媽媽——爪哇殿咖啡鄭尤莉

爪哇殿咖啡鄭尤莉(風傳媒提供/吳宙棋攝影)
爪哇殿咖啡鄭尤莉(風傳媒提供/吳宙棋攝影)

上網搜尋「鄭尤莉」,會很驚訝她居然有這麼多的角色:模特兒/新住民/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美容師/新娘祕書/講師/中文老師/咖啡店老闆娘。在模特兒的斜槓以後,全部都來自遠嫁到台灣以後的歷練。

身材高䠷、天生開朗樂觀,尤莉本來住在印尼爪哇島的三寶瓏(Semarang),高中認識從台灣過去工作的先生,高中畢業決定結婚。無奈先生愛好杯中物,不僅沒法賺錢養家,也不讓她出門工作和回印尼奔喪。父親過世後,尤莉決定帶著小孩出走獨立生活。

為了求生,她一路爭取各種學習的機會,高中就開始化粧的她,很快掌握到一技之長,靠著美容、彩粧專業養大兩個孩子。她也是許多苗栗新住民姐妹眼裡最美麗、有耐性的「尤莉老師」,她用自己走過來的證明,只要抓緊一線生機,光是學好修眉,也能無後顧之憂。

2020年,尤莉和好友開了「爪哇殿咖啡」,在網路上風評極佳,不僅能吃到香氣十足的道地印尼料理,也有許多融合客家風味的創新菜色,全都出於尤莉之手。 

「開了這間店,我又可以在旁邊做美容,不用跑來跑去,每天準備晚餐給小孩子吃,我覺得,這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幸福,」尤莉在接受客家電視台採訪時說到,現在的她提起先生也滿是感恩,讓她能來到台灣打開眼界,證明面對生命的考驗,人有選擇活出各種可能,「人總是有愛有恨,我來台灣就不後悔。」 

最平凡的不凡,用月桃串起部落的文化與回憶—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潘雅莉(風傳媒提供/吳宙棋攝影)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潘雅莉(風傳媒提供/吳宙棋攝影)

潘雅莉的個性就是那種沒在怕的。

還不會編織,她就去開了一間工坊;月桃植物在山區隨處可見,並選中它做為主要材料;部落喜歡穩定性較高的生活,女性通常協助家庭務農或去工廠上班,在此環境下,她決定自己創業,希望能為當地創造工作機會。

「在排灣族的食、衣、住、行裡都少不了月桃,」潘雅莉在接受婦權會的Podcast「辣台妹相談室」訪問時說。也因為月桃的普及,製作成工藝品時需格外留意細節;為了打開知名度及國際市場,將作品使用布料、皮革及其他異材質與月桃編紋相互輝映,成品從提袋、皮夾、口金包、抱枕、坐蓆、花器到煙盒,琳琅滿目。

潘雅莉的工作坊叫桃布里,是月桃、部落、鄰里的合稱。「部落是群體生活,族人生活互助性高,我也因著月桃工藝,更緊密地與部落生態連結。」潘雅莉說。

就像每年十月到隔年三月,是採收月桃做為編織材料的季節,手剝月桃莖後捲成圈圈綁妥,放上三天晒乾,之後再將葉鞘攤平相疊整理收藏,每一片都得靠人工處理,此步驟都是交由部落耆老協助完成。

開工坊、照顧兩個小孩,潘雅莉的生活已經夠忙了,但只要有人請她去教月桃編織,不論開車路程有多遠,不論有多少人來上課,她一定應允。

其實她的心願很簡單,就是用自己的一生,把這個和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推廣出去,讓更多台灣人認識月桃的物質文化。

從高跟鞋到雨鞋,她從土地找回生命的意義—古釀坊林宥余

古釀坊林宥余。(風傳媒提供/吳宙棋攝影)
古釀坊林宥余。(風傳媒提供/吳宙棋攝影)

2022年4月19日是令林宥余難忘的一天。

等待多年,就在這一天,立法院會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農委會指出,「食農教育法」共計20條,將推動地產地消、減少食物浪費、強化飲食與農業之連結、支持在地農業等均予法制化,初期將投入10億推廣。

家住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林宥余接手管理家中長輩兩甲多的梅園,裡頭還有許多棵三十年以上的老梅樹,就像她的親人一樣。國姓當地種梅養鹿,「鹿農和梅農是同體,我們的梅園大半施以鹿糞有機肥、實施自然農法栽培,所以產量豐沛、品質優良,」林宥余仔細說明。

她是第三代梅農,每年三到四月格外忙碌,不只要趕著採收結實纍纍的青梅,還要帶許多來自台灣各地的遊客、學生體驗手採或拿竹竿敲打青梅、DIY釀脆梅、 Q梅、梅醋和梅露等食農教育活動。隨著食農教育法通過,無疑是為回鄉務農的她更大的支持助力。

林宥余原於大企業謀職,無奈受到先生不公平的對待而結束婚姻,獨立扶養孩子、人生頓失重心,她選擇回老家重新開始。無論晴雨、無論寒暑,田園成了她療傷的出口,她四處求教,再回到梅園動手實作,力行與大自然共生的信念,拿下108年度南投縣優秀農民肯定。

因緣際會她到婦權會上課,接觸到「性別平等」課程,她開始意識到自己過去究竟為何而活?務農之外,她持續進修讀書,成為性平課程的種籽教師,化失婚經驗為助人動力,找來許多國姓鄉的新住民女性加入釀梅工作。

「以前是穿高跟鞋工作,光鮮亮麗;現在是穿雨鞋工作,腳踏實地,防風又防雨!」林宥余笑說。(完)

編按:

今年5月8日母親節前夕,為了倡議性別平權議題,風傳媒與婦權基金會攜手合作推出「2022大地女力」網路專輯,分以食藝工藝農藝為主題,深度呈現15個台灣當代女性的生命故事。

15則大地女力故事,15種帶著愛和包容,穿越生命種種考驗、歸零再出發的樣貌,她們的價值觀與行動力,也遙遙地為台灣未來的新家園指路。


和我們一起走走
訂閱免費電子報
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歡迎您將各種合作想法,EMAIL 至以下信箱:hello@sehseh.world

我們知道你想了解更多

May 6, 2022

專訪婦權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鈴翔。(風傳媒提供/蔡孝如攝影)
黃鈴翔:我在台灣婦權會的二十年

本文專訪婦權會副執行長黃鈴翔,從她自述投身婦權工作二十年的經驗中,如何照見不同角落裡的女性生命故事,在倡議政策之下做出長遠的改變...

May 6, 2022